直腸癌的防治
區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陳舒野

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,其主要原因為慢性炎癥,息肉惡變,致癌物質(高脂肪少纖維素食物),遺傳因素,病毒感染等。組織學分型:腺癌、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,其主要癥狀,早期大便排不盡感,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并有肛門下墜感,如進一步發展出現膿血及粘液便,腹痛腹脹等腸梗阻癥狀。診斷:1.肛指診可觸及腫塊,質硬。2.結腸鏡檢。3.病理切片。治療:手術切除加化療。
直腸癌診斷早治療是延長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,根據我多年臨床經驗,凡排便習慣改變,排便次數及排便形狀變化出現膿血及粘液便應盡快到醫院檢查,首先做直腸指診,方法可靠又稱指診眼,可早期診斷直腸癌,根據我的臨床實踐,直腸指診發現數百例直腸癌患者。
預防:預防是減少直腸癌(大腸癌)發病率的有效措施
1.避免長期進食高脂食物,多進富含纖維的食物,保持大便通暢。 2.多食用新鮮蔬菜、水果、大蒜、茶葉等天然抑癌食品,適當補充維生素A、B12、C、D、E和葉酸。 3.積極防治癌前病變,對有腸息肉,尤其是腸息肉家族遺傳性患者,須及早予以切除;大力防治出血吸蟲病及血吸蟲肉芽腫。 4.對有癌瘤遺傳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行癌前普查;近期有進行性消瘦及大便習慣改變者,也應及早行有關檢查,以期盡早發現。 5.對早期腸癌手術后或放療后患者,應定期復查,有條件者應長期堅持給予扶正抗癌中藥鞏固治療,預防復發。
|